2016

2016-12-31 评论(12) 分类:生活

,照例回顾一下这一年。

工作

微信读书

今年在公司一整年都在做微信读书,用户量一直在增长,UGC方面每天都在产生很多不错的书籍想法和书评,整个产品度过了生死期,进入发展期。产品上有不少地方做得不错,一是保持了简洁的调调,这也是微信相关产品应有的模样,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是很多人喜欢这个APP的原因。二是开放了陌生人想法,一开始微信读书只能看到好友写的想法和书评,跟朋友圈一样保持私密,事实证明在读书这个产品上,开放所有内容才是正道。三是做的阅读时长换书币和赠一得一都取得不错的效果,时长换书币让读书形成正循环。四是做了一些不错的小功能,获得了一些好的口碑,像划线想法制作图片分享,购买/赠送书籍的扉页等。

产品上一直在做一些尝试,但都比较谨慎,很多新需求功能都会经过不断讨论去决定要不要做,也有不少本来已经讨论完觉得可以做,但做到一半或做完时觉得还是不行直接砍掉的需求,谨慎导致不够快速,也做了不少无用功,这里也是我们缺乏经验导致,接下来一年会在这方面寻找解决方法,希望能做到快速迭代,减少无用功。

技术上回顾起来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团队开了个技术博客,今年写了15篇技术文章,几乎每个成员都有贡献,开源了5个库(MLeaksFinder/GYHttpMock/GYBootingProtection/GYDataCenter/GYMonitor),在 APP 质量保证和监控方面做了一些事情,在团队博客上都分享了,另外实施了 code review,团队偶尔也会在项目里做一些新尝试,像尝试使用 RAC,尝试用数据不可变的方式开发,尝试用推荐算法去优化书籍的添加率等等,总的来说还算不错吧。接下来在技术上除了继续保证 APP 质量和开发效率,还应该尝试寻找能帮助产品前进的点。

JSPatch

JSPatch 这一年继续在完善,致力于让 JSPatch 变得更好用,优化了性能,做了一些扩展,填了一些坑,支持了动态调用C函数,做了代码自动补全工具 JSPatchX 等,改进最多的是 JSPatch 平台,从内测到开放注册,添加了灰度下发、条件下发、自定义密钥、在线参数、实时监控、历史补丁、在线编辑、转换器等等功能,已经是一个完善可靠的补丁分发系统,这个以前没有人做过,可以说开拓了在线补丁分发平台这个领域,算是今年主要的作品了,接下来也会继续探索提供更多的服务。

JSPatch 发展到现在已经被很广泛地使用,没有具体统计过接入的 APP 数,仅接入 JSPatch 平台每天有补丁请求的 APP 就有近3000个,在 iOS hotfix 市场占有率应该在 95% 以上,github star 也达到了 8300+,还算不错。

对于 JSPatch 的发展一直想扩展到覆盖 iOS 动态化的全部需求,包括开发功能,上半年也针对这个目标做了些事情,做了性能上的改进,优化开发体验的 JSPatchX 和 playground 等,有一些效果,但开发体验上还是不够好,下半年考虑过做一个100%准确的转换器,实现直接用原生OC开发,动态下发,进一步提升开发体验,但下半年杂事缠身,没能实施,最近看到滴滴和手Q分别实现了这样的方案,也就没打算再做了,后续再看情况。
(更多…)

汽车杂想

2016-10-30 评论(5) 分类:生活

我一直对汽车不怎么感冒,去年五月因为家庭需要买了丰田雷凌,开得比较少,只有周末和有需要的时候才开下,说说对汽车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刹车油门

在自动挡的汽车里没有了离合,只剩下两个踏板:刹车和油门,本来这两个踏板刚好对应两只脚,左脚刹车右脚油门,但现在还是全部由右脚控制,左脚空闲着,这样有两个优点:

  1. 避免刹车和油门同时踩。若两只脚对应两个踏板,慌乱的时候可能会两个踏板同时踩,不过这点很容易从技术上弥补,踩刹车的时候让油门失效就行了。
  2. 跟手动挡的车兼容。手动挡左脚是需要踩离合的,右脚就必须兼顾这两个踏板,若自动挡改成两只脚控制,在这两种车间切换的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成本会变得很高,也会很混乱,估计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同样也有两个缺点:

  1. 右脚会很累。特别是在市区拥堵路段,右脚需要不断在刹车和油门之间变换。
  2. 从油门到刹车切换需要时间。这时间可能已经够快,但在关键时刻还是浪费了些宝贵的刹车时间。

总的来说这种方案是缺点大于优点的,如果世上没有出现过手动挡汽车,可能还是会设计成左脚踩刹车,右脚踩油门。

还有一个小细节,现在由一只脚控制刹车和油门,那就需要尽力避免右脚混淆这两者,避免把刹车当油门,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就我的车雷凌来说,做了两点去保证这个区别,一是刹车面积比油门大,误触刹车比误触油门安全得多。二是刹车和油门这两个踏板不在一个平面上,刹车会稍微高点,稍微往前点,让脚放在刹车上跟放在油门上是两种不同的感觉,让脚抬起的度数去感觉现在是踩在刹车上还是油门上,这种身体的记忆是最可靠的,同时刹车高点也会比油门更容易踩。不知是不是所有车都这样。

空调

开车到现在碰到最大的痛点就是空调问题了,夏天只要放在路边,没多久车内温度就会非常高,没法待,这时候通常都是先进去发动汽车开空调,再在车外等车内温度稍微降低后再进去,等待的时间也很长,非常麻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个能想到的是加强空调的强度,让汽车快速降温,不知道技术上能不能做到。我对汽车本身不太感冒,宣传的那些参数都看不懂,我觉得应该在那些参数里加一项,可以在多少秒内把车内温度从50读降到25度,这点应该很有参考价值。

第二是支持远程开启汽车空调,一查发现原来已经有不少汽车支持这个功能了,有的是远程开启发动机后供电开启空调,有的是用车内蓄电池供电开启,但远程开启发动机有点危险的感觉,车内普通的蓄电池电力又不足,这个功能应该更适合那种混动或电动汽车。

屏幕

车上装了个屏幕,是上个时代的产物,虽然有很多功能,什么电台/导航/音视频什么的,但很不好用,屏幕质量也差,非常鸡肋,唯一的作用是倒车时显示后视摄像头,平时其他功能都是直接使用手机,然后我还得买个手机支架挡在汽车空调风口去使用手机。

这里的问题是汽车换新的速度比手机差远了,一般人八年十年才会换一辆车,但一两年就会换一次手机,导致手机屏幕和功能一定秒杀汽车屏幕。另外像特斯拉那种放一个巨大触摸屏在汽车也不是好的方案,调个空调什么的都要通过屏幕,没法通过位置和触感盲按,在驾驶过程中调节麻烦又危险,大屏幕在汽车上并没有什么大用处,而且这块固定的屏幕也很快会过时。手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还会继续在屏幕方面处于统治地位,新型汽车应该把本来留给屏幕的位置换成留给手机,做好手机和汽车的连接体验才是正道。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目前在 AI 领域很火热,它带来的好处自然是很吸引人,驾驶的事交给机器,自己在车上就可以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取车停车都能交给机器做,相当于每个人都有专属司机,目前号称自动驾驶出事故的概率比人低得多,机器比人更可靠,自动驾驶大规模使用指日可待,但这里感觉有个很大的隐患,就是程序病毒。从概率上说虽然人可靠程度不如机器,但人可不会突然中个病毒,然后在开车的时候乱来,但机器会,无法预测程序中病毒以后的行为,也无法事先感知程序中了病毒,现在在起步阶段,自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等到真正大规模使用了,受到黑客的关注多了,自然攻击会变多,这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这样的不确定性恐怕大家难以接受,估计也只敢在停车和取车时空车模式使用。

其他

私家车相对于打车和公共交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干净舒适,无需等待,无需步行到车站,也不用担心没有车,心情好的时候驾驶的感觉很不错。坏处也不少,开车时除了听歌听电台无法做其他事,相对地铁有塞车的烦恼,停车是个巨大的麻烦。另外成本也很高,得交停车费,得保养车,路上擦碰要修理,一不小心还得违个章。这样算起来,在公共交通和优步滴滴这样的出行方案成熟的情况下,开私家车真是挺奢侈的。

北京之旅

2016-6-29 评论(7) 分类:生活

前几天受邀去北京一个技术分享会 GMTC 分享 JSPatch 相关内容,记录一下这次旅程。

分享

这次在 GMTC 分享的主题是 JSPatch 成长之路,PPT现在可以在[这里]看到,视频等后面出来了再补上。主要分享了 JSPatch 一开始碰到的一个难题,在发展过程中怎样完善补全周边功能,以及下一步计划。这是我第一次对外做分享,作为一个非常容易紧张的人,这第一次上台分享时竟然一点也不紧张,出乎我意料,当时在台下等待时还挺紧张,上了讲台后就很放松了,可能因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现场也没出现什么意外,都在把握之中吧,状态很好,分享效果感觉也还不错。

关于线下演讲分享和线上文章分享,我一直觉得技术领域要学东西的话线上文章分享是最好的形式,一是它传播广,触达用户多;二是耗时少,写一篇文章或看一篇文章都比听一个分享花的时间少很多;三是可沉淀,读者可以反复看细节,可以沉淀下来不断被人搜索到。

这次分享后我观点没有太大变化,但我也体会到了线下分享的好处,对分享者来说可以展示个人魅力,提升沟通能力,更有动力去认真准备内容,能比写文章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对听众来说可以得到分享者这份精心准备的内容,同时可以面对面沟通交流,得到更多信息。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认识多些人。相对来说分享者得到的好处会更多些,我就觉得这次分享我自己收获挺多。不过线下分享无论是分享者和听众,时间成本都很高,而且收益会随着参加次数增多而减少,第一次的收益应该是最高的,后面参加多了可能就没什么帮助了,个人觉得不应该频繁参加。

在台下听了一些分享,印象比较深的是覃超的《Facebook iOS App技术演化十年之路》,讲 Facebook 客户端演进的过程,技术选型犯的错误和原因,反思世上没有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技术,跨平台是个陷阱,它要付出很多代价,牺牲很多东西,导致效果不佳,效率和效果是一种权衡,应该面向用户开发而不是面向工程师。其他精彩分享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多说了,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沙龙

这次顺便也参加了一个iOS开发者沙龙,T技术沙龙,跟会议分享不同的是只邀请少数人,鼓励多进行沟通交流,台上演讲分享只是辅助开启话题,这个有点像公司内部分享,还挺不错,跟多人大会比起来各有好坏吧,优点在于这样的交流更有效率,可以交流到更细节的东西,缺点在于分享不会那么精心准备,也就没有前面说的那些好处,另外因为更注重双向交流,效果好不好得看参会的人怎样。

在沙龙同样分享了 JSPatch,交流比较多,大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第二场sunny分享了《Calling Conventions》,阐述一个函数在汇编层面是怎样被调用的,objc_msgSend 的实现,最后还分享了一个 swift 理论上可行的方法替换的实现方式,十分黑魔法,但前提是得越狱,很赞的分享,长了见识。第三场因为有约就提前走了,小有遗憾。

北京

距上次来北京已经时隔五年多了,再次踏入北京的感觉有点亲切和怀旧,感叹时间过得越来越快,现在一回忆起什么事来动不动就是五年前十年前。当时在百度实习三个月,对北京的印象挺好,可能是待的时间短还没来得及看到它不好的地方,没碰到过大雾霾的天气。给我的感受北京跟广州最大的不同是人的多样性,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互相交流进步,而且北方人(广东以北的人)大多性格外向豪爽,跟他们聊多了自己也会变开朗些,很有意思。

跟前同事聚了下,五年来大家外貌似乎一点都没变,就是各奔东西了,有的在百度继续发展,有的跳到中小公司,有的创业,境况不一样,有的公司上市了,有的公司下滑严重,北京选择机会多,风险也大,谁能想到如日中天的一家公司说跌落就跌落,看起来一般般的公司说上市就上市,人生啊,不过大家还得工作几十年,机会多得是。

这次过来见到了很多之前只在网上交流过的朋友,有些跟网上交流感觉一致,有些很有气场,有些很有亲和力萌萌的哈哈,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很感谢这次各路朋友们的热情招待,非常愉快的一次旅程~

广州碧桂园住户感受

2016-2-28 评论(5) 分类:生活

前年五月开始入住广州碧桂园,至今接近2年,写写在这里住的感受到的它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吐槽下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

优点

  1. 每一栋楼都是七层小楼,人口密度不大,小区宽敞开阔,绿化好,内部还有小公园,广场舞都集中在小区公园跳,不扰民,道路楼梯都有人打扫,绿化也有人修理,整体干净整洁,环境上确实不错。
  2. 小区安全,出入门禁稍严,定期有保安巡逻,没听说过有偷盗事件,管理上除了下面吐槽的那些,其他还不错。
  3. 建筑质量好,99年建的房子,外表看起来还很新,内部也没什么大问题,至今没发现质量问题。
  4. 门口俱乐部有巨大的游泳池,夏天爽爽的,此外还有烧烤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感觉不错。
  5. 公共交通还不错,走路到地铁,也有不少公交。

(更多…)

博客十年

2016-1-14 评论(8) 分类:生活

2006年1月14日,我在闪吧开了个博客,写下第一篇文章,内容很短相当于现在的微博,当时我自己还觉得会三分钟热度,结果持续写了十年。十年前还在上着高二,捣鼓着flash,用着IE,玩着CS,看着CRT显示器,拿着山寨功能机,如今这些都是古董了。当时因为玩 flash 经常逛闪吧和闪客帝国,嫌当时如日中天的新浪博客样式太丑自由度太低,就在闪吧开了博客,直到09年才自己租空间搭了个wordpress。闪吧虽然很快没落了,但网站竟然一直保留着,没有变过,真是难得,还可以上去怀旧一把。

十年以来在这个博客发了四百多篇文章,用它吐槽生活,发表随想,发布作品,分享技术,收获不少,写博客可以针对一个主题完整思考,是记录也是创作,对个人很有好处。现在流行的微博朋友圈都是快销品,写了什么以后不会再去看它,博客不一样,现在回头看以前写的博客,还挺有意思,很多想法和见闻都记录下来了,很让人怀念。这个博客也算我的一个完整作品,很喜欢这个作品。

回顾我的博客,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06-08 年,写了很多生活琐碎事,很多内容短得像现在的微博,算不上“博客文章”,这个时期可以看到一个敞开心扉的少年日常碎碎念,有时一些情绪也发上去了,像现在的“树洞”一样,因为放心周围不会有人看到我写的东西,是我的一大私人吐槽地,有些现在看起来还挺搞笑的。

第二个阶段 09-11 年,博客写得最多的时期,逐渐有人看了,也逐渐尝试写长的有主题的文章,推出“推特中文圈”后带来不少读者,当时 Google Reader / RSS 还流行着,大家都会订阅去看,写之前开始会考虑到“这是有人看的文章”,但又没有什么束缚,正值大学最自由信心最满的时期,写了一些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也有几篇被传播得较多的文章,感觉是这个博客最美好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 12-15 年,开始工作了,多了很多束缚,很少写生活的内容,也没那么多时间,技术文章占了大多数,勉力支撑。其实我并不喜欢在这里发太多技术文章,有时很想回到以前的状态,多写一些生活和随想,但发现已经做不到了。

十年以来做到每个月至少一篇博客,可惜的是大学入学军训那一个月没有机会发博客,只有那一个月漏掉了,有空再把当时军训期间手写的日记发上,补全这个缺口,让这个博客完满。

2015

2015-12-31 评论(7) 分类:生活

照例在12月31日写年终回顾。

工作

JSPatch

我一直热衷于做各种东西,从以前的网站FLASH游戏,到推特中文圈,到伊书等APP,一直喜欢这种做一个完整产品的感觉,算是我一大爱好。之前做的都是实际使用的产品,今年的捣鼓多了种类型:开源项目,对我来说开源项目也是一个完整的产品。

JSPatch 可以说是压力下的产物,做这么久技术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有些捉急,年初就在琢磨做个什么东西,最初的想法是既然 OC 都可以动态调用和替换方法,那可以试试做个东西让 JS 传信息过来去调用和替换方法,这样就可以实时下发脚本修复bug了,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有 waxPatch 这个开源库,真是孤陋寡闻,后来真正动手做时才知道,不过发现它已经年久失修,而且 JS 又有语言和自带引擎的优势,觉得值得一试,就开始做了。

匆匆把第一个版本放上 github 后,得到很不错的反响,让我有些始料未及,于是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它和运营它,不断改进核心代码,日渐完善。产品上除了核心代码,在测试用例和文档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开源项目要真正让人使用,文档必须完善,核心代码只是开源项目的一部分,周边的配套完善后才能是一个完整的开源项目。运营上主要靠技术文章,先后发表了四五篇 JSPatch 相关文章,对开源项目来说写技术文章是个不错的推广方式,再加上微博和一些技术文章平台助力,效果不错。另一种常见的推广方式是技术演讲,这个还没尝试去做,主要是我个人不太擅长。比较遗憾的是我英文水平不行,没法用同样的推广方式推广到国外。

JSPatch 核心上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点子和一个理念。点子就是在运行 JS 前用正则替换代码模拟函数转发,这一点是做这个库最大的瓶颈,也可以说是这么久都没出现这样一个库的原因之一,这个原理很简单,但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追溯到源头就是一个小点子。理念是保持整个库的精巧简洁,JSPatch 开源以来经历过两百次代码提交,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是保持了极小的代码量,一千多行 OC 和接近两百行 JS,在加功能和修改功能时的代码量和整洁度是我很看重的一个点,让项目接入无压力,尽量让整个库保持精简小而美,是我的一点小追求。

除了主程序,另外还做了两个外围产品:JSPatch 代码自动转换工具JSPatch 服务平台,代码自动转换工具花了一周时间做,过程比较烧脑,做完挺有成就感,虽然有些特性不支持,但用起来还是挺好的。JSPatch 服务平台提供了托管 JSPatch 脚本的后台,封装了脚本下发逻辑,可以让中小 APP 不用搭建后台也能很容易用上 JSPatch,不过后续一直没找到可持续发展路线,导致一直在内测状态,没有投入多大精力在上面。

至今 JSPatch 在开源社区运作得还算不错,github 上已有 3200+ star,虽说 github star 已通货膨胀,但还是能反映一些热度的。另外也得到不少开源社区的帮助,已有17个人参与开发,Q群交流也有300多人,没有统计到有多少产品使用 JSPatch,做了个页面让使用的人自愿提交,使用的朋友可以有兴趣可以提交下:http://using.jspatch.org

JSPatch 相对 wax 有较多优势,有自信可以说是 iOS 动态修复 bug 最佳解决方案,接下来会继续改善一些小缺陷。对于下一步发展计划,我一直想让 JSPatch 不止用于修复 bug,还可以用于动态添加模块,相对于 ReactNative 它还是有优势的,就是对客户端开发的同学来说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成本低,延续 OC 的开发思维就行。不过年末忙碌导致最近没时间在这上面花精力,也还没找到比较好的路子,后续再研究研究。

APP

今年没有做一个新 APP,比去年更疏于打理,因为时间精力都用在其他方面了,也没想出什么比较想做的产品。对于已有的 APP,某天想起来更新个版本,结果运气极差,说我的 APP 可以下载音乐被拒,被拒也就算了,老的版本竟然直接被下架,直接从AppStore下架!简直对审核人员无语,折腾了个把月才恢复,已是元气大伤,真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不过这样的状况也可以让我抛弃过往重新尝试新的玩法,希望接下来能玩得好。

公司

掐指一算,今年竟然是我第一次在腾讯工作满一整年,往年都是各种间断。工作上迎来毕业以来最大的顺境,一扫阴霾,自我感觉状态不错,拿了2次优秀员工,顺利晋级T3,下半年开始也不焦虑了,工作也算开心。

产品上做的是微信读书,去年就开始做的产品,今年8月才上线,过程比较曲折。产品理念上我是很认同的,就是不想做 another book reader,若跟其他读书 APP 没有区别就没必要做了,所以会有一些别的读书APP没有的尝试,这也是为什么捣鼓那么久才上线的原因之一。但是细节上走了不少弯路,费了挺多时间和资源,还有一些不可控力量,各种拍脑袋,希望接下来能克服这些困难把这个产品做起来。

生活

生娃

年末诞下小女生一枚,当爸爸了,正式从二人世界变成家庭生活,影响确实是很大,结婚对生活没多大影响,有孩子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要围绕着孩子转,小孩前几个月应该是最辛苦的,不乖的时候日夜哭闹,我因为要上班还好,最辛苦的还是当妈妈的,还有专门过来照顾的老妈,真是不容易。

变成家庭生活后,两代人的代沟也就逐渐显示出来,对带小孩的方式会有不同意见,总结起来,代沟最大的就是四个字:温饱迷信,似乎每个奶奶都会怕孙子吃不饱穿不暖,可能是上个年代物质匮乏导致,会特别注重这两点,导致有时过了,另外小孩一有不乖的情况,就会怀疑是不是一些风水迷信方面的缘故,我们表示不信就会有一些摩擦,再加上观念固定,说服不了对方,比较难搞。

小家伙出生俩月体重涨了一倍,长势喜人,有时看着觉得很神奇,年初还没有,年末就长这么胖了,还挺可爱,最近几天已经能跟我有些互动了,逗她偶尔会笑,很期待再过一两个月能跟她玩耍,小孩三岁以内是最美好的,希望接下来能多些时间陪她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车子

有小孩有就开始考虑买个车,我对车不怎么感冒,如果没小孩应该是不会那么快买的,现在买车也不是什么大事了,相对于房子车实在太便宜。当时对车一窍不通,挑车只看外貌,在朗动/福克斯/雷凌中选,最后选了丰田雷凌,中规中矩的车。买完后开的次数较少,半年多过去才2K公里,上班的地方没停车位,比较蛋疼,偶尔去市区也不会开,因为停车费比打车费还贵,论便宜肯定还是不买车只打车便宜,特别是现在有滴滴打车,不过自己偶尔自由地开开车感觉还是挺爽的。

旅游

有了小屁孩,基本宣布跟旅游告别至少两年:(,本来计划去日本,现在遥遥无期了。今年两次出行,都算不上旅游,年中第一次自驾游去了下南沙,自驾游感觉挺不错的,不过南沙比较一般,能玩的地方很少,就去吃吃喝喝走走散散心。另外公司旅游去了下澳门,全因耗时短还能顺便买奶粉才选澳门,十分坑爹,对澳门印象不太好,可能我本来就对赌博印象不好吧,澳门也确实没什么值得游玩的,印象就是路很窄,房子很贵,导游很拜金,充满一种俗气。赌场也跟想象的不太一样,没什么吸引力,转两圈没玩,只在附近商场逛逛了事。只能说,今年旅游方面有些憋坏了。

股市

今年年初股市大热,我也跳入这个坑,结果大家都能猜到了,当时亏到无心工作。A股倒是不亏不赚,主要是港股的坑太大,真是杯具,还好没有投入特别多,像我这样什么都不懂进入股市其实跟赌博差别不大,不应该这样玩的,但环境的影响实在太厉害,迷失了,以后还是要注意点。

其他

因为做微信读书,导致我看书也变多了,看了28本书,不过光《新宋》就占了11本。读书相关的已另写了篇博客,就不再说了。电影倒是看得少了,因为有了小孩,影院也去不了了,在家也没什么娱乐时间,算下来只看了12部,有印象的就只有《大圣归来》。上下班路上还是继续听电台,还是听矮大紧和罗胖,外加了个吴晓波,几乎每一期都听了,感觉还是增长不少见识的,虽然大部分都忘了。

今年几乎都没有锻炼,只有寥寥几次游泳和羽毛球,还好身体还算争气,没出现什么病。明天开始要好好锻炼~

今年博客写得更少了,只有两篇非技术文章,扯淡扯得少了,要是没有“每月至少一篇”的承诺,可能就这样荒废了。小事都写在日记上,日记已连续写了2122天,已成一种习惯停不下来,大多时候写是为了不破坏这个连续性。

2016照旧没什么计划,希望在自由/体验/创造这三点上有更多收获。

2013

2013-12-31 评论(4) 分类:生活

又一年过去,这一年里值的写的还挺多。

APP

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了很多APP在AppStore上卖,喝到了AppStore的汤。

年初我还在继续做伊书,费很大力加上云存储功能,用户可以上传下载本地书籍到金山快盘,选择金山快盘是因为它有分享功能,设想中是我可以通过收集用户传到云端的书籍形成一个书库,但后来做不起来,不了了之,后来伊书还在中国区被下架了,因为那段时间中国打击盗版较严重,mg游戏网站没有什么通知就下架了,不过当时已经决定做新APP了,伊书也基本放弃,没有受到很大打击。

我去年说过,我一直在想做别的什么APP,但一直想不出做什么好,我犯的错误是觉得AppStore上已有的东西没必要再做,实际上是错误的,如果需求强,市场可以容纳很多个同类产品生存。4月21日我在玩APP,下了一个计算器隐藏文件的APP,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有这样的APP了,但那天就觉得市场上这样的APP做得都很烂,要不做个好看好用点的,于是就开始做了。很幸运,这个APP卖得不错,因为我后面做的App都卖得不好,如果不是一开始做这个,我可能没那么大的热情继续做下去。不过说起来其实我第一个APP是伊书,做了接近一年都没有起色,这次算是做到了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危机

从计算器上线,我对APP就鞠躬尽瘁费尽心机,太过于关注APP的情况,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出了危机我会非常紧张紧急地想办法应对,坏处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不那么紧张结果也一样,紧张只是白费精力,这个“过度关注”问题要想办法平缓。今年内出过3次危机:

第一次是因为出了个竞争对手,用了跟我一样的标题关键字,价格$0.99比我便宜,导致我销量下滑,为此紧张焦虑了挺久,但这让我意识到标题上关键字的重要程度,于是修改了关键字上线,销量高了,化解了危机。在这位竞争对手学到的还有套壳,同一个程序,套上不同的外壳上线,也能卖出去,后来我也套了两个FileLocker和PhotoLocker,效果不错。

第二次是AppStore修改了评论显示的策略,很脑残的决定,以前是新版本评分数不够时显示总评分,够了再显示新版本评分,当时改成了新版本评分数不够时不显示评分。这样修改导致很多APP不敢更新了,一更新APP就不显示评分,销量会下降。相信在这个修改期间整个AppStore的下载量是下滑了,所以在几周前改成任何时候都显示全部评分了,不过还是没有原来的好。应对这次危机的方法是—刷评论。先限免,再在淘宝买账号,自己评论,先让评分数显示出来再说,结果这个方法奏效了,虽然评论被清除过两次。

第三次是最近有个同类App做得很好,在AppGratis上做了次降价推广,窜到工具类榜首,因为关键字类似,我的计算器以及两个套壳的下载量都下滑,这个的影响只有几天,也没有前两次下滑得厉害,不过因为它的出现,让我想转变下策略,之前做多个功能简单的APP是期望它们能像计算器那样卖得好,结果没达到期望,是时候转变下,加强计算器的功能,做个精品APP了。正在进行中,未完成,还不知效果怎样。

其他APP

计算器卖得不错后,我有很大的动力继续做其他APP,第一个是DailyInsist,它卖得不好,但在一次限免时在中国区被多个推广网站推荐,包括很热门的AppSolution,下载量大增,窜到了中国区效率榜第一的位置,非常高兴,第一次看到自己的APP这么受关注,也第一次感受到限免的威力,可以说当时觉得这个APP带来了荣誉。可惜结束限免后下载量还是很不行,很失望。

接下来是伊书,我当时的想法是,计算器可以卖这么好,伊书这个做了这么久的APP应该可以卖得更好,只要是面向国外,于是把伊书英文化,推出收费版,结果还是卖得不好,继续大失所望。

在早期对APP推广一筹莫展,纯靠AppStore关键字搜索,评论数都很难凑到,后来DailyInsist限免后才发现限免是个很好的推广方式,再接下来跟AppGratis长期合作,后来我所有的APP除了刚出的PhotoLocker其他全在AppGratis特约限免过了,真是非常感谢AppGratis。一般在AppGratis限免都会上多个国家的第一名,几十个国家的前10名,这些APP推广网站威力很猛,体验到了他们的价值。国内的iapps.im也几乎在我每次限免的时候都推荐我的APP,除了伊书这个面向国内用户的APP……

今年一共做了10个APP,其中FileLocker和PhotoLocker是套壳,另外XCleaner没有上线,运气不好,提交了三四次都被拒,明明AppStore就有很多同类应用,就是不让过,还被mg游戏网站警告再提交就封我账号,XCleaner程序很简单,只是UI设计我很喜欢,很干净的APP,没得见光很可惜。记录下这些APP的开发时间和至今更新的版本数,加上伊书今年也更新了13个版本,所有APP加起来共有50个版本,挺不错的数字。

Private Calculator 4月21-5月7 16天 11个版本
Daily Insist 5月14-5月30 16天 2个版本
Private Note 6月17-6月25 8天 4个版本
XDownloader 7月1-8月3 34天 5个版本
XReminder 8月23-9月13 21天 6个版本
FileLocker 9月21/23/24 3天 4个版本
BlurWallpaper 9月29-10月1 3天 2个版本
XCleaner 10月24/25/27 3天 1个版本
PhotoLocker 11月26/28/29 3天 1个版本
XPomodoro 11月5-11月21 11天 1个版本

我一直很有信心,我有很强的生产力,但没有地方释放,今年的APP终于让我释放了一些。实际上今年做东西的效率不高,集中精力编程的时间没多少,一方面是因为习惯没养成,工作时很散漫,看看这看看那(所以我做了XPomodoro用于集中精力),另一方面是不能在家工作后没法集中时间好好做这些APP了。今年在我不断的操心下,APP达到了我的目标:每个月都有增长。希望明年同样能达到目标。

外包

年初还没做APP,就找了个外包做,通过雷勇老师的公司接了个做传统企业明辉集团APP的项目,用于展示公司产品/新闻,加些潮流的虚拟现实概念等,需求沟通他们做,我只做开发,不过后来他们找的一个美工非常烂,我把美工的活也一起做了。

项目断断续续做了两个多月完成了,实际开发时间不多,还挺轻松,但是手尾非常长,3月开始的,一直到8月才收到尾款,中间大修改很多次,到最后都快要放弃了。可能在竞标时项目公司把这个APP吹得太厉害,但做出来效果不好,他们不好交差,所以一直磨着,虽然改了很多,但工作量还可以接受,只是很烦。

项目尝试用Python Django搭建后台,因为要兼容iPhone/iPad/Android,只能用HTML5做,用了sea.js管理前端项目文件,UI用jQuery Mobile,Backbone用于路由,Cordova(原来的PhoneGap)用于跨Android/iOS框架,模版用Handlebar。项目有虚拟现实的功能,需要拍照,然后把产品图片拖到场景里,放大缩小旋转,这用Fabric这个库实现了。还用了其他一些像PhotoSwipe/iScroll的库。后台的管理界面和逻辑几乎由django自动生成了,非常省力,感觉很爽,但因为对它了解不足,后面出现一些特殊定制的功能还挺吃力。到后面也懒得再去深入了解django了。

整个结构设计得还算可以,各个模块分离得不错,在后面一轮轮修改中没有出现很难解决的bug。说起来这个项目还是挺大型的,但没有花很多时间,还算轻松。用HTML5做APP总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体验也不好,速度慢,内存占用多,在旧机器上很容易内存不足闪退,整个APP很不实用。这算是今年做的最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了。

其他捣鼓

在年初还捣鼓过其他东西,当时的愿望就是能做出持续产生收入的东西。虽然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web的市场还是很大,就算是晚起步,只要有流量就能放广告賺钱,这是从之前腾讯实习生做的电影FM学到的。我不断想能做什么样的网站吸引流量,感觉电影FM是非常好的主意,机器爬虫抓取国外的磁链接,组织电影信息,存储成本很低,技术含量也不高,又很实用很能来流量。当时的想法集中在:爬虫抓取数据—组织信息—套外壳。去看了百度搜索风云榜,看热门的关键字,一度产生做动漫界的豆瓣的想法,大家可以在上面为动漫作品评分,写评论,后来忘了考虑什么因素,没动手。再后来爬虫抓取了tuku.cc的漫画下载链接,因为它的下载链接经过一些处理,有所限制,用程序把这些限制去掉直接抓到了下载链接,集合成一个动漫网站,叫漫城。用nodejs做,买了几个月很便宜的VPS,放上去,上线了,推广很困难,后面没怎么理,VPS到期后就结束了。后面还产生一些其他想法,但没有实施去做,web这方面就没做了,接下来就是接了个外包,再接下来是做APP,在APP上实现了持续产生收入的愿望。

房子

今年5月换了房子,华景的房子到期,涨价500块,本来就没打算在那续租,忍受那个没阳光的房子两年了,终于可以搬走了。4月中旬开始在黄埔找房子,这边有地铁,交通算方便,物产便宜又丰富,挺不错的,可惜最后下了非常错误的决定,租了个错误的房子。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晚上的楼下有烧烤档,烧烤油烟一直熏上来,而且很吵闹,晚上窗户是肯定不能开的,白天也不怎么能开,因为周围有饭馆也有油烟,虽然没晚上那么重,但空气也不好。除此之外因为房子在路边,常能听见外面店铺叫卖声,大音箱放歌声,路边卖唱声,很糟糕,真是想立即搬走。不过当时选择这个房子是有理由的,有它的优点:窗户视野开阔,光线很好,前面没有楼挡住,东南边早上晒到太阳,屋子装修过还不错,有大沙发大床,热水器也挺高端,大厅宽敞,交通方便楼下就是地铁。要是这房子在小区里是极好的,可惜因为在路边有上面那些问题,这些优点完全无法弥补缺点。

12月初去南浦看了房子,觉得应该是买房的时候了,新政策出来有些人买不了,这时候买房的人较少,而且是年尾,对买房应该较有利。本来是看丽江花园的房,觉得那里位置还好,价格也便宜,但看完后大失所望,很窄很拥挤的房子,看了就没兴趣,但随后去看了附近的广州碧桂园,第一印象很好,小区大环境好,房子阳台也大,感觉住起来应该会挺好,于是从那天开始看了三个星期碧桂园的房子,过程十分艰辛,跟各种中介打交道,网上把整个广州翻个遍,看各地的房价,由于工作地点的关系很多地方不考虑,可选择的区域很少,没什么更多的选择,真是搞到身心疲惫。上周看完一套感觉不错,虽然未到十全十美,但也可以接收,之后高密度的各种情况出现,暂时口头定下,这两天在操心各种手续,一环环一个个的难题扑面而来,十分困难,还未解决,还不知道接下来怎样。

为什么会想买房呢,以前我是觉得我不会买房的,背负房贷压力生活很苦逼,租房很好,不会很贵,位置自由更换,住得不爽可以走,换了工作也可以搬到离公司近的地方住。那为什么还要买,首先是还房贷压力没想像中那么大,货币贬值速度比想象中快很多,前几年买房的人现在还贷基本没压力。其次是房价一直在升,一线城市的房价没人会看跌,除非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否则买房算是挺好的投资,又实用。最后是结婚生娃,这个没有买房也没什么问题,只是买了可能更好点。另外有自己可以控制的房子,随意怎么捣鼓都行,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感觉被时代拖着走,个人太渺小没什么反抗之力。买房的过程中了解到户口 计划生育 社保公积金 银行贷款,各种限制,各种流程,一张巨大的网把每个人都包住,稳定每个人。还感受到广州这些年的飞速发展,与10年前比变化太大,在高速发展的一线城市生活更具压力,跟不上脚步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中国人太多,大部分人向往的一线城市只有北上广深四个,感觉要撑爆了,一线城市就是全国竞技所,广州相对还好点,应该多发展二线城市达到一线的水平,大家的压力就能缓解了。

其他

今年看书比往年多了一倍,42本,大部分是小说类,看了很多村上春树的书,也不是说特别好看,但是还挺喜欢他的风格。

端午两个人去了厦门旅游,算是说走就走的旅游,出发前一两天决定的,没有定酒店定车票,导致坐不了火车,坐夜间大巴过去,到了后定酒店也费了挺多功夫,加上是端午又比平时贵,说走就走是有代价的。在厦门没有去很多地方,主要就是休闲放松,在海边慢悠悠坐着和骑车,算一次惬意的旅游。

身体不停出现小问题,五月六月连续发烧两次,还有各种不知名症状,不过相对于去年出现的问题算是好很多了。

数码设备买了iPhone5s,kindle paperwhite 2,卖了用了两年的iPhone4s,相当于加价两千多升级手机。对新手机十分满意,很奇怪当时第一次看到iPhone5时感觉很糟糕,很轻很廉价的感觉,没什么手感都没有,但现在用上以后觉得外观工业设计和手感还是比iPhone4好。数码设备算我仅有的爱好,很垂涎不断更新的Android手机,最后都忍住没去买,怕用不过来浪费。

2014年会怎样,真是很多未知,工作会不会换,APP发展情况如何,房子的事能不能顺利,结婚情况怎样,事情真是略多,希望顺利吧。

仪式

2013-7-30 评论(1) 分类:生活

奶奶过世一年,回家参加祭礼,潮汕地区中华传统文化保留得较全,祭礼隆重,做法事,吟唱祭词,烧纸房子纸家具,很有封建味,但这些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变了味道,因为没人信了,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外人,都没有虔诚相信的意思,像皇帝的新衣大家心知肚明,公众场合不会说破。本来有意义的祭词不好好读,非要用别人听不懂的语气吟唱出来,导致没有一个人在听。纸糊的家具房子惟妙惟肖,重金打造,最终七零八落地烧毁,意义不大。很多仪式规矩看起来已从古代的神秘庄严变成可笑,实在不应该再存在了。

整个仪式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奶奶整个后代和亲戚朋友们齐聚一堂,后代开枝散叶上百人,孙子孙女全部已当爸妈(除了我),每一代所生小孩至少三个,熊孩子一蜂窝乱窜,当真是儿孙满堂,十分美满,奶奶在天之灵看到也感欣慰。只可惜儿孙有隔阂,并不团结。最没意义的部分就是磨累儿孙,古代封建思想似乎是在祭奠期间儿孙越苦就显得对父母越孝顺,在大热天里一整天不断上香跪拜跟着法师走路,对于五六十岁的儿女来说十分磨累,要是按刚过世时正式祭奠仪式,连续十几天这样,人都会被磨挂,糟糕至极。

最好的祭奠仪式是去除这些乱七八糟的法事和磨累,大家在一起凭吊一下老人,回忆下往昔恩惠就行了,重要的还是生前的厚养。死后的厚葬都是为了面子,政府也在提倡厚养薄葬,这显然是正确的,但这跟上篇说的那些“显然是正确的事情”一样,当局者看来并不是这样,这个传统持续这么多年,农村小镇思想不开化,家族亲戚联系紧密,面子事关重大,整个网络很健壮,就算一人思想扭转也无济于事,碍于面子和舆论压力还是要照办,要全部人摆脱这些可能还得几十年。

搬家记

2013-5-10 评论(8) 分类:生活

五一搬家了,从天河华景搬到黄埔,华景的房子一直不满意,因为窗对着的都是同一栋楼的拐角,没有阳光照到,房子很暗,不过这房子是华景能租到的最便宜的两房了,1900,今年涨价到2500,租房价格涨得很厉害,其实不涨价我也不打算续租,没在腾讯工作,没必要住华景了。黄埔的租房价格大概是华景的一半,所以搬这里。

第一次搬家,东西实在太多,累坏了,叫了搬家公司,但只有一个人搬,我也一起搬了不少,再加上搬家后的收拾整理,体力透支了,三天才恢复过来。

我所住的这栋楼大部分是本地人,搬家时跟邻居侃了几句,很有广州街坊的感觉,而华景那些楼盘就几乎全是外地人了,感觉不太一样,不过平时还是一样没什么交流。

本来租的这个房子在看房时是挺好的,家电、沙发、大床都齐全,装修算新,70平也比之前的40多平大了很多,阳光不错,窗户外没有东西挡着,离地铁口步行只有1分钟,房东也好说话,只是楼下是市场和马路,有点吵,六楼也有点高,但都可以接受,所以觉得挺不错。

但入住后发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楼下和对面有快餐店,烤鸭店,餐馆,白天会有一些油烟和味道进来。这意味着白天不能开窗,不然家里都是那些味道,有时重有时轻。二是晚上楼下有烧烤档宵夜,这个更严重,这烧烤档摆了很多椅子在那里供人喝酒聊天,有时那些人喝了酒非常high,在凌晨一两点夜深人静的巷子里玩骰子大声喧哗,跟在酒吧里一样,真受不了这样的素质,搞到我经常要带耳塞入睡。此外烧烤档的烟很大,晚上更是不能开窗了,所以一整天都要关窗,没一会安宁。刚搬进来几天真心受不了,都想搬走了,但想到搬家这么麻烦,花了这么多功夫,只能抑制。

这种夜晚喧哗的事情本来是可以找城管和警察解决的,有困难找警察嘛,但在天朝是有警察找困难。我首先向城管投诉了,接电话的感觉还挺好,说我们马上处理,我入世未深还以为真的会来处理,结果没来,第二天继续投,还是没来,后来我晚上路过时看到穿着制服样的人在烧烤档吃夜宵,我就明白了,我不能确定他们就是城管,但理解成下班后休闲地穿着工作服跟朋友出来吃夜宵的公务人员似乎更不合理。随后我还试了向警察求助,警察的答复也是通知支队过去看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天天在微博上看到那些冤案之类的事情,还有我朋友公司电脑被盗窃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没什么人管,我这种屁大的事怎么会有人管呢。我们有什么权力呢,美帝公民对政府不满意,至少有对地区议员的投票权和总统的投票权,有整天黑政府的媒体在盯着,有对立派在旁边煽风点火,而我们只能等着上头恩赐,他们帮忙我们感恩戴德,他们不帮忙我们没办法。除非你官高一级压死人。

又小小愤青了一下,既然生长在这片土地,没能力改变就努力适应吧,发现人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把你从低谷和高峰拉回平均的生活水平,除非得病。我非常讨厌要关窗的封闭的房子,但一周下来也适应了。白天楼下声音不算小,但也觉得没什么,适应了。当一件你不喜欢又不得不做的事做多了就会习惯了,忽视了它的存在,例如有人每天公车转地铁一个多小时上班。So,适应差的环境,同时努力追求更好的环境。

春节见闻

2013-2-17 评论(2) 分类:生活

今年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家里比往年热闹,陆续不断有人来家里作客,我也跟不少同学聚会,连着五六天没一天空闲,但忙并快乐着,家里热热闹闹的显得兴旺,跟同学聚会聊天也是十分快意,过了这些天以后我发现快乐的时间过得快这话不准确,这个春节感觉过得挺慢。多样的生活让时间变慢,规律重复的生活让时间变快。

今年很喜欢在客厅听爸妈的朋友们叙事,多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情况,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人比较多,生意普遍不是很好,有人转为卖鱼维生,每天早上从家乡买鱼通过客车运到惠州卖,能賺几百过活。生意机会虽多,但门路难摸。有看到两口子打工过活虽辛苦但温馨,也有因为无钱买房而断绝几年感情的情侣。看到老实勤勉又不迂腐的人,就很有好感,年近者当朋友,年长者尊敬之。

对于春节亲戚朋友的各种问题,我受到的困扰较少,很少人问,有的话就是问一个月賺多少钱,此时祭出杀手锏:够生活够生活。答了等于没答,对于普通人这样就够了。真的很有兴趣知道的,说了也无妨。工作后的赚多少钱跟读书时的分数一模一样,给人一个标签,差生,普通生,优等生,高材生。大家对于这样的问题反感主要是有的人会把你的回答跟他们自己或儿女对比,从而产生优越或自卑的感觉,只要能感觉到他们没这样的意思,就是善意的,往好想是关心你过得好不好,往不好想也只不过是好奇心和拉家常。

初五第一次去女朋友家,无压力,不紧张,不过因为潮汕话口音不同,交流起来比较吃力,餐桌上把咸听成了少,闹了笑话,其他时候也常听不懂说什么,所以对方一开口我就要注意力十二分集中,这点有点辛苦,有时转说普通话才有所好转。

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一个炫富的人,在淘宝卖衣服发家致富的女生,年龄很小,嚣张无礼貌,面对一群父辈气势凌人,吹嘘浮夸,时时炫富,不知怎么说好,说人家穷得只剩钱会有人觉得这是吃不到葡萄,总之希望不要跟这类人有任何联系。面对别人有物质财富,常常以精神财富聊以安慰,但我发现精神财富也所剩不多,就圈子里的人谈理想谈改变世界谈活得有意义的很多,但真正实践了还是怎么来钱快怎么干,虽然不至于唯钱是论,但还是围着它转,想想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这么在意这些炫富的人。

春节期间整个人处于移动状态,好友从Q群转移到微信群,所以使用微信多了,使用过程中最烦的就是播放语音时听筒模式的切换,普通切换方式是检测到手机贴住脸就自动切换到听筒模式了,微信还加了一个条件,就是除了遮住脸,还要有举起手机的动作。导致有时想切换听筒模式时不灵,把声音公放出来了,在有旁人的情况下引来目光。我想不到这样的设计相对于普通方式有什么必要和好处,无非就是跟人演示的时候说,看,手盖上去它是不会切换听筒模式的,它能识别耳朵!厉害吧?画蛇添足的感觉。

不过以上这点小小的问题根本无关紧要,有的地方精雕细琢,有的地方粗燥随便,这些都完全不影响一个APP的兴衰,过年时看到有人用微信就随口问为什么不用QQ而用微信,得到的答案大多是:可以语音,潮流。QQ也可以语音但不保证每个收到的人都能听到,大家都在用,新潮,用QQ有落伍的感觉。语音的功劳很大,talkbox这个创新很了不起。当然凭微信现在大而全的形态,很多其他功能也是使用的原因之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