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和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

2017-5-30 评论(9) 分类:随记

最近上下班路上还在听罗辑思维,虽然我本人很不喜欢罗胖,但他的节目还是会听听。每次听都会听到一些逻辑错误想吐槽,缺啥喊啥,罗辑思维很缺逻辑,不过仔细想想,每天都要出节目并且拼上一些观点和结论,如果每个观点结论都要求逻辑严谨是比较难,可以理解。

一时举不出逻辑错误的具体例子,因为每天听过后基本上都忘了,罗辑思维从以前的一周四十多分钟变成现在的每天八分钟,其中一个原因是说四十多分钟的节目很长很重很多人听了记不住,所以改成八分钟以内,这个逻辑也是挺搞的,四十分钟讲一个话题记不住,八分钟反而能记得住?实际上都记不住,可能跟各人记性好坏有差异,但更多的是大脑机制就不允许你听一遍就记住,如果大脑把每天所见所闻都记住,那就太多了,信息爆炸。只有那些经过脑子不断思考,重复输入输出的信息才会被记住,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轻轻松松听人讲讲故事和观点,只是当下接收一下信息,如果没有后续自行琢磨重复思考,实际上留不下什么东西。罗辑思维这种通过加工后的信息输入会让人感觉很有营养很有效率,实际上信息输入是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中最简单也是作用最小的部分,真正起作用的是自己大脑对信息的加工思考和输出的过程。回想读书时期,知道一条原理公式是不是很容易?大概几分钟就觉得已经理解了,实际做题要用到这条原理公式时,才发现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不断通过自己大脑的再加工才能掌握和理解。这跟成功学也挺像的,其他人总结的观点技巧只是信息,输入这些信息是最简单也是最无用的,最困难和最有用的是实践。听节目看文章输入信息只是让你知道有这么个事,完成了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的一小步,后续一大步还得靠自己。

罗辑思维和得到 APP 标榜终身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但产品上并没有让用户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并没有任何让需要用户动脑思考的产品特性,只是在单方面提供一些信息,你要是觉得每天轻轻松松不怎么动脑听听电台就是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就能获得知识上一个档次,就跟看成功学觉得自己能成功,已经跟成功人事思维在一个档次一样。

得到的产品经理们当然明白这些,只是用户都是懒的,如果真要做到像标榜那样的帮助人终身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做一些产品特性帮助用户在思考,对输入的信息再加工再输出,这样产品的受众就很小了,永远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去思考和真正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大部分人不想动脑,而且是不想动脑不想花时间还想学到知识,得到迎合了这个需求,提供了省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人轻松获得信息并自以为在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实际上得到是提供了挺多高质量信息,是个不错的信息源,但他不告诉你我只是提供跟以前商业杂志一样的信息,而是吹嘘能帮助你终身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混淆概念,迎合现代人的焦虑和懒惰,挺鸡贼的。

浴室沉思

2016-5-30 评论(8) 分类:随记

对于使用的东西,便捷性是比功能性更重要的,雨伞是最好的例子,下雨拿雨伞下半身还是会被淋一身,功能上并不完整,雨衣在这方面更胜一筹,能保证大部分部位不会被淋到,若再发明一种把脚也包起来的雨衣就更完美了,但这些永远做不到雨伞那样流行,因为雨伞非常方便,大家都宁愿为便捷性牺牲一些功能。

互联网影响了音乐/文学/游戏,音乐免费了,音乐人卖不了唱片,变现的路变长了,还不如搞娱乐八卦拍NC电视剧钱来得快,于是音乐也就没落了。文学上大家被互联网碎片信息冲击,信息爆炸,社会节奏快,也就更少人去买书阅读了,另外网上盗版满天飞,传统作家收入也受限了,远不如写写YY网络小说赚得多,细腻经典的文学也就变少了。游戏上以前单机游戏,追求的就是好玩,好玩就会有很多人买,就会赚到钱,而现在网络游戏,追求的不是好玩而是寻找人性的弱点,对人性把握越到位,就有越多人民币玩家投钱在你游戏里,可参照各种人民币玩家当皇帝的页游卡牌手游。

《龙珠》的超级赛亚人濒死状态疗伤恢复后战斗力会大增,应该是取材自现实,正如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在受重大挫折后,只要熬过来了,内心就会变得更强大。

进化论像心灵鸡汤,咋一看很有道理,实际是怎么说都行,经不起推敲。例如人为什么会有害怕和恐惧的情绪,因为在老虎面前你不害怕和恐惧就挂了,那些不会害怕和恐惧的人已经灭绝了,但另一方面,为什么那些一害怕就腿软没有行动能力的人没有灭绝呢?他们理应逃不过虎口。

人们看重天赋>努力>外在条件,学生时期少不了一类学生总是说自己没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回到家偷偷学到半夜,考试成绩出来后把成绩归功于自己的天赋而不是努力。但靠努力奋斗获得成功又比靠关系靠是富二代这些外在条件获得成功更受人尊重。

很多人表达观点的时候,都会隐藏对他不利的事实,只说对他的论点有利的事实,如果这时候听者顺着他的思路,不思考提出疑问,就会陷入他构造的逻辑中,觉得很有道理,从而接受了观点,被洗脑。

不可能

2016-3-12 评论(2) 分类:随记

20年前电脑战胜国际象棋冠军时,很多幻想者开始幻想电脑以后如何拥有人类的思想,以后如何统治人类,自从我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计算机后,就对这些幻想者嗤之以鼻,因为我知道了计算机程序的大致原理,只不过是一些逻辑和循环运算组成,能战胜国际象棋冠军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强速度快,象棋每一步可能的情况又很少,计算机可以穷举,再加上一些逻辑策略的优化可以战胜世界冠军,这种能力跟人类大脑完全不沾边,没有半毛钱关系。从战胜象棋冠军就开始幻想计算机可以拥有人类一样的思想,当时觉得这些想法很傻很天真。

直到5年前我看到一本书《人工智能的未来》,这本书阐述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用计算机模拟这种工作原理,造出真正与人类大脑接近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让我叹为观止,我一直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原来是可能的,只不过因为我自己的无知和低水平,对计算机的认知停留在已有的范式上,又觉得大脑高深不可测,才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这种学潮持续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的机器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领域已经很热门,就在今天基于机器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的 AlphaGo 对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第三局结束,3-0领先,5-0几乎没有悬念,让人始料未及。10年前看漫画《棋魂》,台词说到计算机可以轻易赢象棋冠军,但要赢围棋冠军,至少得100年后,这也是大家普遍的观点,因为围棋的复杂度跟象棋不在一个量级,结果计算机10年就达到了这成就。按我理解围棋是特定领域,即使在围棋上赢了世界冠军,离真正的人类大脑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不敢嘲笑幻想者们对这种可能性的想象了,这真是可能发生的事。

我们经常基于自己的经验,很轻易地说一些事情不可能,如果我生活在五六十年代,肯定会觉得计算机大规模应用不可能,它只不过提供了一些二进制运算和数字存储能力,怎么可能面向大众提供工作娱乐功能,但硬件半导体的发展跟软件开发的分层思想让这些成了可能。Google 佩奇说,“有一类事情,人们公认不可能实现,如果你不动手去做,它也就真的不会发生。”很佩服所有致力于把这些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巨大,“改变世界”在我们发展中国家不过是一句忽悠台词,而他们是真正在实践。生活在这个时代很幸福,很期待未来的世界。

读书

2015-11-28 评论(6) 分类:随记

近一年来在做微信读书,导致自己看书也多了些,看了《新宋》系列十几本,东野圭吾的几部经典作品,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社科类书。

第一次接触《新宋》这样的设定,可以说是穿越小说,也可以说是架空历史小说,讲的是在宋朝王安石变法这个中国历史转折时期,如果矫正变法的弊端,用上现代化的思想和制度去改革会是怎样,包括改善纺织生产,重商言利,创办现代化学校,引入数学物理知识格物致知,写书办报掌握舆论,兵器研究生产火药,探索南海扩张海上贸易,改良青苗法等系列法例,充分考虑当时人的接受程度,循序渐进,中间有很多君臣间,权臣间的博弈,在权术描写上很靠谱。假想在宋代这个史上读书人地位最高,言论最自由的时期,又有锐意改革意图大展宏图的君主,若有合适的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繁荣。虽然不是历史,但也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士大夫阶层的气节,在宋朝之后包括今天都不再有了。这书最大的缺点在于太拖沓,特别是对战争的描写十分冗长,并且还未完结,另外整部书都十分理性,缺少感情上的描写,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地方。

另外东野圭吾系列中,印象最深的是《白夜行》,也是他的代表作,虽然很阴暗,但很多细节和情感丰富细腻,描述方式平淡又很有震撼力,很能影响人心境,看完有不少可以回味的地方,好的小说就是这样吧,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书还得追溯到《三体》和《挪威的森林》。

社科书籍方面,最近看的《人类简史》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书籍Top3,作者以绝对理性的方式阐述人类的发展史以及宗教/金钱/国家/信念/欲望这些重要事物的由来,内有大量毁三观的观点,虽然不能让人全部赞同,但让人大开眼界,绝对推荐。

现在要看完一本书有点难度,因为看书已经不算是休闲娱乐了,需要用点脑,而现在大多数人从事脑力劳动,脑子都快不够用了,休闲时喜欢做一些不用动脑的事,例如刷微博朋友圈看鸡汤玩休闲游戏,闲了还要耗脑去看书确实不是什么好差事。日常休闲娱乐是要的,但分点精力给看书还是有不少好处的,小说可以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和想象,好的小说还会留下余味,而社科类非小说书籍多少可以增长点见识,满足好奇心,避免被一些人牵着鼻子走。应该大部分人都认可读书有益的观点,只是时间不知不觉就被微博朋友圈吸走了。既然读书被大众认同是好的,只是不如无脑娱乐那么轻松,那如果要做一个新型读书产品,我觉得应该是要给读书多一些额外的乐趣和鼓励,以此吸引人多读书,对抗无脑娱乐,像微信读书的每周读书时长排名就是一个例子,一些健身产品也是这种思路,希望后续可以做出更多的尝试。

逻辑推理的陷阱

2015-9-16 评论(6) 分类:随记

人们喜欢用一个单一的逻辑推理链去解释一个结果,因为人脑太傻,信息越简单就越容易被人理解,但实际上现实世界不像数学世界那么严谨和单纯,导致一个现象或结果的原因通常是非常多的,有些还无法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去推导,这导致现实中的逻辑推理有很多陷阱,看似很有道理的推理实际上根本不成立。

臆想

其中一类逻辑陷阱就是按自己臆想去推理出结论,原因和结论没有关系,但因为现实世界的模糊,经常还能让人听起来觉得挺有道理,不经深究不知道是扯淡。罗辑思维经常做这样的事,举个小例子,有一天罗胖说为什么几乎只有人类有眼白?因为动物要隐藏眼神所以不能有眼白,而人类第一需求是其他人的协助,眼白有助于让别人看懂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利于社交所以发展出眼白。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仔细想想却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人用进化论去解释一些人的特征时忽略了它的条件,就是特征要对生存率有较大的提高才能进行优胜劣汰。眼白符合这个条件吗?试想一个部落里,每个人都没有眼白,突然基因突变出一个有眼白的人,然后有眼白的人会大受欢迎,大家只跟TA繁衍后代流传基因,没眼白的就会被淘汰掉?完全说不通。若出现眼白的过程不是突变,而是逐渐变淡退去,那更跟什么眼白有助于社交没半毛钱关系,它根本不决定生存率,更何况哈士奇先生也有眼白,所以这不过是在扯淡。

再说说进化论,进化论有点被滥用的迹象,按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用“进化论”推理出跟现实不符的结论出来:作为一个原始人,在婴儿夭折率高的情况下,怎样挑女朋友可以使后代的生存率高,使自己的基因有竞争优势?当然是选择强壮的女士,怀孕期间可以更好保护胎儿,生下来的孩子身体强壮几率高,生存率自然也高,另外原始人吃穿无保障,女朋友最好还要有点胖,有点脂肪能抵御突如其来的食物荒,这样一代代淘汰下来,喜欢强壮肥胖女性的男性后代生存率高,不喜欢肥胖强壮女性的男性基因慢慢被淘汰,所以按推论现在大部分男性应该都更喜欢强壮肥胖女性。这种臆想在日常玩笑时扯扯淡忽悠忽悠挺有意思,要当成论点说服别人时就要注意了。

捏造现实

第二种是为了推导出自己想要的结论,忽视了现实,或者对一部分现实进行捏造。例如周鸿祎之前在推广他微创新的理论时,经常说一个例子,就是 iPhone 是怎么来的呢?它不是啪一声就出现了,而是一个渐进微创新的过程,先做一个小小的只能听歌的 iPod,然后想能不能在 iPod 上加一个屏幕,变成 iPod touch,接着想能不能加个通话功能,才变成 iPhone,这里一步一个微创新,众多微创新一起最后才出现一个 iPhone。好有道理的感觉,但现实是这样吗,现实是 iPod Touch 是在 iPhone 推出后8个月才出现的产品,是 iPhone 的精简版,另外 iPhone 的系统是由 Mac 系统精简得来,跟 iPod 也没什么关系,做这个逻辑推理时完全忽视了这些现实,捏造了“iPhone是由iPod一步步改造得来”这样的现实,老周想当然地为推理自己的论点拼凑论据随意捏造现实,让人听起来逻辑性很强,这很容易说服不了解事实,只考虑逻辑是否成立的人,实际上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扯淡。

以偏概全

第三种是所有论点结论都是事实,但从导致结果的众多原因中挑出有限的几个,断定就是这几个原因导致的结果,也就是以偏概全。典型的应用是成功学,导致成功的原因非常多,只挑其中的勤奋/情商高/有胆识等几个点推导出某个人必然成功。还有像某些养生文章,XX活到90岁,因为她天天练太极。像一些社会观点,美国好,是因为民主。以偏概全是应用最广的,因为说的都是现实,而且都有一定的关系,推理起来很有道理,人脑又更倾向于相信简单的逻辑,对于错综复杂的真实世界往往处理不过来,所以以偏概全大受欢迎,这也给很多争论提供了广大空间。

2014

2014-12-31 评论(6) 分类:随记

又到了12月31日,第八篇年终博客。

房子

房子这事跟2013年的总结连接上了,写2013时就在忙买房的事,今年1月1日就去跟房东签约交定金了,接下来是一阵折腾,手续繁多,出现各种难题一一解决,还好没出什么意外,顺利完成交易。接下来刷墙,买家具,5月份就先入住了,算是很快,接着陆陆续续把家里需要的东西买齐,花了不少时间精力,钱也哗啦啦流走,到最近几个月才止住。入住后没多大特殊感觉,我对这方面不太敏感,相对于租房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可以随意买家具,随意放置装扮自己的家,当然环境是比之前晚上楼下烧烤档吵闹又有烟味是好得多了,但离地铁站也比之前远了,特别是现在每天上下班,上地铁下地铁两段路程要走二十多分钟,但也没找到什么好办法,走着走着就习惯了。地铁发展这么久,还没出现一种方便的地铁接驳工具,真是遗憾。

我挺希望我的房子可以做到简洁和实用,但不太容易,发现简洁是奢侈品,怎样才显得简洁?大量留白。怎样才能做到大量留白?一是东西少,二是房子大。我们一是东西多,二是房子小,简洁恐怕是实现不了了。即使东西少房子大,若想实用,也很难实现简洁,简洁和实用往往是一对矛盾的需求,例如你想方便地为手机充电,家里就会充满杂乱的充电线,你想家里能方便地拿到纸巾,家里就要放很多纸巾盒,在各种需求推动下慢慢变杂乱。要解决这个问题估计得等智能家居发达了,我说的不是现在的智能家居,现在的智能家居没看到有任何用处,没有让人拥有的欲望。理想中的智能家居是让家里的东西我不需要的时候隐藏,需要的时候马上出现,能远程执行机械控制,例如拉个窗帘,倒杯水之类的,而不是开关空调电灯电视这样画蛇添足的数码操控,悲观目测这一天还挺远的。

结婚

结婚咯,一下就变成已婚人士,至今对这身份的转变还没缓过神来╮(╯▽╰)╭ (开玩笑)。年初就领了证,年中拍了婚纱照,8月在家乡小小摆了下酒,弄得比较简单,只是请一下爸妈那代人的一些亲戚朋友喝个喜酒,再加几个好友庆贺,没有弄婚礼,但一些传统仪式还是有简化地做了。虽然仪式和酒席简单,但操办起来还是有很多繁琐事情,这些家里人都包办了,真是辛苦了。

摆完酒就去度蜜月了,想当年小学时看漫画IQ博士,第一次接触到度蜜月这几个字,当时还不知道啥意思,一晃就轮到我实践度蜜月了。去了马尔代夫瑞喜登岛玩了四五天,相当不错,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去海岛度假,第一次看到浅蓝色的海滩,第一次浮潜,总的来说时光就是在浮潜-吃饭-懒洋洋躺着-游泳-逛小岛中度过,舒适惬意。感觉四天的时光很长,过得很慢,可能因为过的日子不是重复的,是新颖的,人脑就会活跃起来感知外界,从而感知到的时间就越长。这么说来经常去体验不同的东西,常外出游玩,会让自己的精神寿命更长,感受到更多活着的时间。可惜正儿八经地工作后,能外出游玩的时间少了。

工作

年初回腾讯工作,为什么回大公司工作我另一篇博客说了,小公司若没有高速发展,对技术人员的成长很不利,若走另一条路自己创业,也没萌生什么值得尝试的想法,社交能力和忽悠能力也是我的大短板。迷茫了好一阵子,在一段时间里还有能力停滞焦虑症,觉得还是先回大公司锻炼技术能力。工作了九个多月,刚开始一段时间比较困难,后面适应了就好了,现在状态不错,想认真投入做好每件事,在技术上做好一个产品。

人总是生活在一个个框架下,公务员生活在国家体制这个框架下,创业者生意人生活在市场经济这个大框架下,而大公司也形成了自己一套框架,在一个框架下待久了,可能会习惯这个框架,依赖于这个框架给予的利益,导致遵守规则追求框架内的利益成了最重要的事,眼界变窄收缩于公司内部,把自己其他的追求都抛之脑后。大公司提供了大平台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可能有这样的局限,需要警惕。

APP

APP今年不断在下滑,不太好受,不过也没更多办法,一是我没放多少精力在上面,没有精力去研究竞争对手,研究AppStore新规则,更新APP功能,做热点APP,解决投诉等,二是主要APP受冲击,在私密文件保存这个领域这一年多出了非常多模仿和竞争对手,有些除了名字跟我的一样,界面配色都被拙劣地模仿了,有些看起来是做得还不错,很多还是免费下载,在这一大波同类产品冲击下,销量下滑也是情理之中。

今年时间有限,只做了三个小APP,年初的StockProfit,年中的WifiKeyboard和年末的Fitastic。StockProfit每天自动计算已购股票的收益,但因为各国股票市场货币不同,不清楚世界各个股票市场对应的货币单位,至今还没做好汇率转换问题。WifiKeyboard是通过Wifi连接电脑的键盘,可以像蓝牙键盘一样用键盘在iPhone/iPad上打字,iOS8出来之前只能在APP内同步打字,打完后复制到其他地方,iOS8以后做了键盘扩展,可以在任意地方打字了,个人感觉还是挺不错的。Fitastic用于记录每日运动项目,很早就想做这个项目,因为做俯卧撑/plank这种运动时,挺想记录下知道我历史上一共做了多少个/多少分钟,不过觉得这个需求太小众,一直没做,这次在老婆的推动下完成了这个APP,每项运动的图标都是老婆设计的,算是合力做的一个APP。后面为APP的名字犯愁,最后还得感谢小木舟和老罗赐名。Fitastic刚好就在今天通过审核上架了~

还是挺喜欢做各种完整的小东西,这个爱好持续了十几年,搞得我对设计/产品/技术一直都有不小的兴趣,但时间和能力有限,目前只能选择发展技术能力,但时不时还是会有一些矛盾的想法。

股票

今年开始买点股票玩玩,可惜碰上形式不好的一年,跟2013年完全无法比,2013年随便持有几个互联网股,放一年,不翻番至少也有50%的收益,今年要是买个互联网股放一年,不跌就偷笑了。结果我的战绩是不盈利不亏损,没仔细算过,估计比把钱放余额宝收益低。我只买了自己熟悉的互联网公司的股,没去分析各种股票市场走势,感觉比较复杂,有各种内幕,各种操盘博弈,A股在没内幕消息的情况下更是跟赌博没两样,一直没碰它。作为一个门外汉,买卖股票的时候心理活动挺有意思的,持有时看它涨了不舍得卖,觉得形势大好了应该还会继续涨,看着它跌了揪心,又不甘心冒着亏损把股票卖了,也一直等,导致买入的股票都不怎么卖出,到最后还是亏了。

电台

今年没看什么书,因为把看书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听电台。年初发现逻辑思维很振奋,用上下班坐车走路时间把他过去一年的节目都给听了。接着年中发现晓松奇谈和晓说,更是喜欢,把他两年多100多期的节目听了,期间还听了不少一席的讲座。

逻辑思维大部分讲的是互联网思维/创业/小团队/市场经济,偶尔讲讲历史,但大部分是通过历史来说现代的一些道理。刚开始听觉得能获得挺多知识的,后来感觉说教味太浓了,道理说着说着还有点成功学的味道,最近几期听着老是有反驳的冲动,没那么有说服力,也不怎么喜欢听了。

高晓松说的题材比较纯粹,都是纯文科,历史/地理/政治/军事/民族/美国,都非常有意思,有点帮人睁眼看世界的感觉,有很多自己个人的观点,但没有说教的成分,只是跟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想法,感觉很舒服。挺佩服高晓松庞大的知识面,可能因为我文科知识太匮乏,很多观点听起来都很有意思,例如上次博客提到的历史在马尔塞斯陷阱中不断循环,又如2012年最后一期说的科技和人文的交替前进。

听了这么多,说下一点小感触,世界很大,也很复杂,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无法用几个因素推导出结果,但人脑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因果关系,而且比较容易赞同逻辑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在向其他人分析一件事的原因时,只需要列出众多原因中的一两条,就能把因果关系串起来,如果听众对这件事情的了解不是那么多,不知道影响事情发生的各种因素,很容易就会信服他对这件事因果关系的分析,而偏离事实真相,知识的作用之一就是减少这样的事情出现,它可以帮助你不被人或少被人忽悠,你知道得越多,别人偏离真相的推导就越不容易说服你,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观点乱飞的时候帮助你尽量看清真相,不被洗脑,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话,独立思考。

其他

身体好了挺多,这一年没生什么病,就牙齿问题麻烦了点。

自律能力没多大提升,还是有大量时间照常浪费,注意力也经常分散,话说这事连续好几年的年终总结都是这样说,还有没有救……

从2010年开始在Google Calendar写每日做的事情,今年开始全部转到DayOne这个APP上,变成真正的写日记了,看上它的配图/搜索/同步功能,一天配一张图还挺有意思,不过生活单调后经常没有拍照。

据豆瓣统计,今年只读了区区七本书……是去年的1/6,上面说了因为业余时间都被电台占据了,工作时间又长,就没读什么书了。电影看了21部,倒不算少,但没什么值得特别推荐的电影。

2015年,好好过~

驾校教练平台

2014-10-26 评论(7) 分类:随记

前几天听在学车的朋友说教练正在狂骂学员,还是女学员,骂到快哭了,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快看不下去了。在当前驾校这种事情司空见惯,之前学车就体会到了,我的教练还算是中等凶残的,骂同车的学员你是猪啊这么笨,出现一点操作不对分贝直接上涨1000%,我都快受不了了,还有大批更过分的,这个行业真是很奇葩,这种情况竟然还一直到现在,网上搜“驾校 骂人”能搜出一大堆来,很不科学。当然运气好也能碰到和蔼可亲的教练,但几率不是很大。

整个行业这样,就跟个人素质关系不大了,是制度规则的问题,似乎教练们对学员态度怎样都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晋升和收入,教练的工作是稳定的,每天照常上下班,做得好做得不好,骂学员不骂学员对他们来说都一样,反正公司缺人不会炒鱿鱼,也没什么晋升空间,合格率不要太低就行了。驾校对教练骂人这种事情是不管的,反正不会影响报名学车的人数,驾校是位置相关的资源,再差也有人贪近来报名,现在学车的人这么多,更不怕没生源。要是教练把学员骂到完全不想来学,那对驾校还更有利,因为有时间限制,过了两三年时间就得重新报名交钱,之前交的钱就给驾校吞了。

以上说的教练属于打工型的教练,在公司的温室下,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做得好做得差没区别。现在市场上还有另一个种教练,叫加盟型教练,他们挂靠在驾校上,但跟驾校不是雇佣关系,他们自己买教练车,自己拉学员到他这里学,只是让驾校提供教学场地和搞定约考收费这些事。加盟型教练相当于自由职业者,自己可以自由控制上下班时间,跟打工型教练最大的不同是打工型都是公司给他们分配学员然后按时发工资,加盟型则是自己去拉学员,拉多賺多拉少賺少。这种类型的教练让学员与教练之前有了种制衡,因为加盟型教练的生源大多靠口碑传播,要是他跟打工教练一样骂人,就没人向朋友推荐他,生源就变得难找,自己钱也就賺得少了。

有了这种制衡关系应该好挺多了,不过还不够,要是这个教练看你不爽决定不要你这单个人的口碑了,那还是照骂,而且被骂惨了你也不能投诉驾校,以你单个人的力量对他的声誉能造成的影响也有限。最好的方式还是做一个网上平台,教练在上面招生,学员可以在上面评价教练。这个平台如果面对打工型教练应该是很难做起来,面对加盟型教练就很有吸引力了,他们本来就要想方设法多招些学员,如果有这个平台应该会蜂拥而上。有了这个平台学员就有了更大的权利,他们对教练的评价很大影响以后的学员选不选这个教练,这时教练要敢再骂人,这个自由职业恐怕是做不成了,另外要是有多个学员向平台投诉这货骂人,平台也可以把他加入黑名单。在这平台上,教练可以获得生源和公平的评价,学员可以获得好服务的保障。

这种平台一般都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像打车软件那样,有很多的士司机用,用户才会用,有很多用户用,的士司机才会用。但这个教练平台没有这个问题,对加盟型教练来说,即使初期上面潜在学员不多,也乐于在上面登个记,多个打广告的地方。另外想找到这些加盟星教练也不难,这些教练都会在加盟驾校上登记,一网打尽得到每个人的联系方式一个个推销也是可行的。对于用户端(想学车的人),可以以普通驾校教练骂人为广告点宣传,跟大伙说咱这的教练素质高,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推,具体就看团队的地推能力了。这个平台如果能顺利发展起来,加盟型教练每年就可以招到稳定的生源,賺得比打工型教练多很多,好的教练还能有溢价的能力,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打工型教练转为加盟型教练,市场环境可以变好,规模可以变大。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学完车拿到驾照后,就会跟这个平台say goodbye了,以后也不太可能再上这个平台,流动性太大,除非这个平台是挂靠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可能用户多了后可以逐渐发展成把车相关的东西包进来,例如摇号买车交车险年审违章缴费,这得再慢慢细想。初期可以在这个平台以外加多一些资讯/教学类的内容,吸引想学车的人即使不在这里选教练,也可以把它当工具使用。

以上是一个驾校O2O项目的设想,真希望尽快有人能做起来。O2O实在太有前途,除了给用户提供便利,信息透明+评价体系还可以改善行业的服务水平,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很多行业都可以引入这个模式,快餐/的士/代驾的O2O已经发展得挺好,小区服务还在路上,O2O可以把很多行业都变得更好,真有点新时代开端的感觉。

扯扯

2014-10-24 评论(6) 分类:随记

从博客有那么一些认识的人看开始,我写博客就畏手畏脚了,以前的博客是什么都往上写,后来就想写点有主题有内容的东西,后来越来越眼高手低,想写些好的东西,又没那个能力,怕写的东西见不得人,就越写越少了。这次决定整一整这样的风气,写一篇乱七八糟的博客。

博客的时代早就过去,写博客的很少了,我一直写到现在只是跟自己有个约定,一定至少每月写一篇博客,无论是什么内容的。我对自己类似的约定还有每天写日记、保持记账,至今已经连续写了1688天的日记,记账也连续记了4年。其实写这么久日记至今我还没看出有多大好处,大多是流水账,写了也挺少再回去翻看,不过就是形成习惯了,有点强迫症,一天不写就破坏了这个事情的完整性,没有连续了,所以一天没拉下,不过后来发现每天在日记附上一张照片挺有意思,照片很容易翻看,不过这个实施起来有点困难,照片经常忘了拍,没法连续,也就没了那个强迫症。记账倒是带来挺多好处,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务状况,还有买东西的时候想到待会还要记账,可能就懒得买了,省了点钱。

一直坚持做上面说的几件事,可别觉得我是个很有毅力的人,很多事情我都没坚持下来,没有坚持学英语,没有坚持锻炼,没有坚持一大堆显然有益的东西,不仅如此,拖延症还十分严重,有颗牙就是因为拖延不想去医院,被我拖到不能修复只能拔的程度,工作上的拖延导致很多事情没完成。其实拖延就是懒惰,是人性的一部分,要说拖延和懒惰的区别就是说自己拖延的人意识到这样的懒惰行为是对自己不利的,不应该这样做,但又不由自主地懒了下去,给人感觉这是一种病,才有拖延症这说法。大家都说自己有拖延症,就是环境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太想往上爬,想获得名利,都觉得自己的懒惰太不应该,所以才成了现代社会人的普遍存在的“症状”。要是大家都优哉游哉,社会没什么竞争压力,工作拖着不做算哪门子拖延症,那是生活。

半年多来上下班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听电台,很有意思,电台应该是上下班路上最好的伴侣了,无论是坐地铁坐公车打的开车还是走路都能听,其他像视频,文章,电子书都无法做到这样,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台很有前途,好的节目也很有前途。至今我就听三个,一席,逻辑思维和晓松奇谈。一席就是想做中国的TED,可以听到各种不同领域的佼佼者出来发表他们的观点,展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是各种不同的人演讲,不同人的落差还是比较大的,有些讲得让人拍案叫绝,有些不感兴趣。逻辑思维听得比较多,很多观点都是挺不错的,但听多了会觉得很多重复,讲市场万能和互联网万能的太多了,渐渐的观点也不怎么能说服人了。晓松奇谈最近才发现挺好听的,这货实在太能说了,这富家子弟知识分子还能兼有屌丝气质,挺难得,故事说起来引人入胜,当然少不了一些夸张的修辞和很多的一家之言,但总体听起来很舒服,让人觉得历史太有趣了,挺佩服的。可能接下来百家讲坛要转移到电台了,不是整个节目转移过来,而是很多那些能说会道的人会自己在电台开个专栏讲,因为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了。

在电台听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东西:马尔塞斯陷阱,就是历史上战乱时期人口变少,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变多,每个人都变得富裕,富裕了不想打战,安定下来生很多娃,人口增多,出现繁荣发展太平盛世,人口增多到一定程度,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剧减,人吃不饱饭,对政府意见大,豁出去造反,战乱人口不断减少,又进入下一个循环,所以那些太平盛世都是战乱后的几十年内发生,那些帝王不一定有多英明,只是他刚好处在这个时期,亡国的帝王只是不走运刚好处在另一个时期,电影《雪国列车》就是这个过程的缩影。这个循环的原因是指数级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间的矛盾,但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这个循环打破了,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能从地球上得到比以前多得多的资源,从而能支撑这么多人口在地球上存在而不用发生战争强制清除人口。这样说来从人类历史上看,无论多么伟大的帝王/军事家都不值一提,真正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是科学家们。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历史观还挺震撼的。

听南明历史的时候同时在跟爸妈看抗日神剧,忽然觉得日军入侵跟当时满军入侵性质是一样一样的,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反应跟我们现在对日军的反应也是一样的,群情激奋抗争到底,最后区别只是满军把事办成了,结果几百年后我们多数人在看待清朝时,大部分对其中英明的皇帝大家褒奖,全国头发都给剃了还说满族人被汉化,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治得了国就是好政府,而忘了他们之前侵略时是怎样残暴屠城,不知这是因为人的遗忘和适应能力太强的原因,还是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原因。

好了,今天就先扯到这里吧。

朋友圈那些谣言

2014-8-10 评论(1) 分类:随记

好像不止一次因为朋友圈那些“健康谣言”跟人争论了,我个人特反感这些谣言,特别希望朋友能不要轻信它们转发它们,但太困难了。

为什么这些健康谣言有那么多人转发那么多人信?因为:

1.它们看起来是“善意”的,是对自己好的,多是保养保健,生活注意事项,食品安全等方面,朋友看了觉得咦还有点道理,转发给我的朋友们看看,让他们也健康生活。完全没问题啊,我是善意的,就算它最后被大众公认是谣言,也无伤大雅,善意是挡箭牌,但实际上善意造成恶果的例子在这社会上比比皆是。

2.思考和求证太麻烦。“我给大家分享一篇健康的文章,还要先去思考和考究这篇文章的真假?”我想说是的,应该这么做,而且现在的考究不过就是动动手指搜索一下,但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太麻烦了。大家对这些文章采取的态度是宁可信其有,懒得思考它的真假,信了没什么成本,不信万一是真的呢?这可能算是现代迷信,古代迷信是:有个穿着道袍的人跟你说,不把村里一个处女扔河里,龙王就不会让天下雨,大家就信了。现在迷信是,一位名字写着“健康养生专家”的人跟你说,黄瓜是喂了避孕药的,微波炉加热食物会致癌,大家就信了。

另外看到两个观点:

1.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有人这么说,肯定还是有一定的依据才会有这些言论。
深谙哲学中的“存在即合理”,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杜撰这些谣言,可能是一些平台为了流量雇写手写这些极易被转发的文章,用于积累用户和賺取广告费。

2.你说谣言文章是错的,你怎么证明辟谣文章是对的?
这问题让我有当年方舟子置疑韩寒代笔和身高的感觉,有点无奈,你说辟谣文章不信,我去找相关科学论文,你说相关科学论文也不信,那我就没办法了,现代还没有绝对的真理,还未能绝对解释任意事物的原理,对人体更是一知半解,很多健康问题无法用绝对的科学实验证明。其实很多谣言用常识就可以判断,根本无需辟谣文章,例如晚上几点肝排毒,几点胆排毒,且不说排毒这个概念,时间是人定的,中国共用北京时间,不同地区有时差,人体怎么知道这个时差?但即使这样要说服对方也是不容易。

这些谣言在朋友圈已经流行了一年了,在朋友圈这样封闭的空间里传谣容易辟谣难,而微信对它采取的是放任的态度,没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改进,不知这是为什么,最后竟然是国家出手干预整治,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推荐阅读:朋友圈那种高质量的科学谣言是如何被编造出来的?

“教育问题的意外答案”笔记

2014-4-9 评论(2) 分类:随记

最近发现听电台可以把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都用起来,不仅地铁上可以听,走路也可以,不像看书只有在地铁稳定的环境下才能看,感觉很好,难怪最近冒出那么多电台应用,不过至今没发现很好用的,只是凑合着选一个用。电台APP里名气最大的好像是荔枝FM,但它挺差的,这货应该是营销推广做得好。

这几天一直在听“罗辑思维”,就是一个自媒体胖子在那里讲他对一些主题的观点,以及他在书上看到的观点。主题大部分是文科/历史/新媒体互联网相关。语言诙谐轻松,讲得挺不错。在文科历史领域上我就是一张白纸,所以听他讲的那些东西感觉增长不少见识,但有时讲的一些我稍微有所了解的领域会发现他的一些观点站不住脚,甚至材料的真实性都没有保证,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把例子都给举扭曲了,略偏激。但总体还是不错的,推荐听听。

这两天听的一期“教育问题的意外答案”,对里面的观点有些看法,记录下当笔记。括号外是罗胖讲的内容,括号里是个人看法。

——————————————————————————————————————————————

教育问题本质是社会竞争太激烈,需要教育制度分流出不同能力的人,导致教育都是为这个需求服务,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大学扩招只是转移军备竞争的场所,让大家从比拼谁上得了大学,变成比谁上得了一本,没有改变很多,而一些辅助分流的机制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又行不通。数学的作用不是教育,不是提升人的能力,更不是为了实用,而是充当把人分流出来的工具,数学是难易程度跨越最大,又能有确定性答案的学科,适合当这样的角色。
(就分流人才这个目的来说其实现在教育效果还可以,对个体可能没那么公平,但整体是符合期望的。)

高考建立在复习上,不断重复的复习是扼杀兴趣最厉害的手段,所以孩子不可能对高考制度下的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产生兴趣。而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成绩取得的成果带来的激励都是外部激励,而不是自己感到满足的内部激励。经受高考的摧残后很多人在高考过后就对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本身反感,终身都不再怎么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
(很多人都可以从外部激励中得到满足,获得第一名的荣誉会驱使自己对追求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成绩有兴趣,从而对无聊的重复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本身有兴趣,至少是不反感。而对于没有在成绩上获得激励的人,确实可能会导致他们厌恶书本上的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但书本外的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应该还不至于厌恶。最后社会竞争胜出的人很多都是保持好奇心,持续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对mg游戏平台官方网站和提升能力本身有兴趣的人。)

创造力是培养不出来的,人们只知道怎么扼杀创造力,还不知道怎么培养它,想培养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任,提供最好的环境,降低人们获取相关资源的成本,然后少管闲事放任他们自由发展,而现在什么创造力的培养方案课程都是相反的。
(其实现在大学已经有点这样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是在考试前一两周把整个学期的课程学完应付考试,其他时间都是放任自由,在这些自由的时间里可以用学校的资源、身边优秀同学的资源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有创造力的人已经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成绩。所以之前有人说网络公开课发达以后,大学就没必要存在了,真是扯淡,大学最有价值的不是那些课程,而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在大学这个有资源的环境下自由生活四年,创造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发挥的。)

计划生育导致家庭里的孩子没有第二条路走,没办法像以前那样供养一个人读书,其他人分流到其他路比如做生意,减少竞争。作为独生子再困难也只能进入教育体系,稳妥发展,没有选择没有后路,使竞争更激烈。
(我的理解应该是独生子女读书压力更大了,再没有兴趣再不想走这条路也不得不走,因为家庭里没有人代替你,不像多子家庭,大儿子不想读,去搞艺术音乐,还有二儿子小儿子读,对整个家庭影响不大,大家选择的路窄了,竞争压力更大,激烈程度更高了。)

以前各知识领域都是一座座金字塔,必须进入教育体系里从底下往上爬,要获得知识没有第二条路, 但互联网使这些知识扁平化,随手可获得知识,也把各种专家权威拉下台,现在各行业很多厉害的人并不出在教育体系里,教育金字塔可能因为互联网崩溃。
(罗胖典型的万能互联网理论,套在这里实在太牵强,他说的这些跟互联网没半毛钱关系,一直以来有书本的传播知识的获取并不只是教育体系一条路,而且实用性知识一直没有在教育体系里,而是分布在企业/作坊里。教育是一条稳妥的路,其他路当然也能走出辉煌,但相对来说概率太低,互联网只是提供了更多机会,但没有改变本质。)

到后面大家温饱问题解决,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个人实现,大量人闲置,大家互相娱乐互相服务,靠兴趣生活,教育会不求结果,教育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虚无缥缈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大家就算吃饭没问题,也会其他因素竞争,人会不断为了欲望、社会地位等因素奋斗,大家追求的目标层次更高了,但竞争没变,压力没变,社会还是追求结果,教育也一样。现代人里的一个普通中产拥有的东西已经比古代的皇帝多了,但还是会不断追求更多,在这个社会金字塔上爬坡,欲望驱使他们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恐惧失去现有地位驱使他们不断努力。人们的物质生活会越来越好,但竞争会一直存在,在未来人口增大,社会发达会给更多的人提供机会,会导致更激烈的竞争。)

Baidu
sogou